2005年以来全国法院新收执行案件数首次止升回落,是否意味着执行案件一度居高不下的状况从此改变?是否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将成为历史性拐点?
今天(13日),最高法执行局有关负责人回答了《法制日报》记者的这些问题。
改革力度大清积效果明显
“首先是审判案件公信力和调解率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自动履行率。”这位负责人说,审判案件的公信力提高了,当事人就会更加主动地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民事审判要求“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件调解率大幅提高,当事人自动履行率也相应提高,申请执行的案件数则相对减少。
2008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全国掀起了一场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的风暴,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前所未有的力度,解决了33万多件有财产可供执行积案,300多万件无财产执行积案。
“2007年12月31日前受理的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基本执结,无财产案件得到妥善处理,卸掉了历史包袱。”这位负责人指出,更重要的是,在清积活动中进一步规范了执行工作,建立健全了执行联动机制、威慑机制等长效机制,形成了以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参与,政协支持,公安、工商、金融、国土、建设等社会各界配合协助,法院主办的综合解决执行难工作新格局。
另外,上半年,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深化执行工作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各地法院认真实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将“老赖”被执行人公开曝光、记入征信系统,限制被执行人出境,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依法对被执行人和拒不履行协助义务者予以罚款和司法拘留,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法院在执行中依法运用强制手段,充分彰显司法权威,维护执行秩序,扩大法制教育效果,起到了处理一案,影响一片的作用,促进当事人主动履行执行义务,提高审判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这位负责人表示,立、审、执相互分立又相互配合,执行审查权和实施权分权运行,执行方式方法有了新进展。
申请执行案有望减少
近年来,执行难问题一直是令法院头疼、老百姓抱怨的“老大难”。今年上半年执行案件首次止升回落,无疑传递出一种乐观的讯息。那么,执行案件一度居高不下的状况是否得以改变?这是否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将成为历史性拐点?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执行难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最高法执行局这位负责人特别强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要清积案,对执行积案要因案施策,多措并举,特别要制定疏通“出口”的政策,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消化掉。
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今年开始在全国法院范围内开展创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活动。总的目标是,基本消灭执行积案,实现收结案良性循环;切实提高执行标的实际到位率,债权人能够实现的债权基本实现;有效化解涉执行信访,基本杜绝因法院自身原因引发的执行信访。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已对这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并将当事人自动履行率作为一个硬性要求加以规定:基层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自动履行率达到55%以上;中级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自动履行率达到60%以上。
最高法执行局有关负责人说:“相信随着创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活动的开展,当事人自动履行率会进一步提高,申请执行案件数有望进一步减少。”信息来源:法制日报